思政与艺术同行—音乐与舞蹈学院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
发布日期:2021-01-05 点击量:近年来,按照教育部“大力推动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要求,足彩胜负彩音乐与舞蹈学院在人才培养中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着发挥专业特色、总结经验、弥补不足的原则,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坚持大胆创新、拓宽途径,以“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才”为理念,以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实践活动与思政渗透相结合为目标,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将家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人文精神、仁爱之心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各类课程教学,把课程思政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之中,不仅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更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而学习,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与祖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联,用思政引领涤荡学生心灵,努力打造“三全育人”体系,构建“大思政”格局,形成了一系列课程思政育人特色。
一、画龙点睛: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的恰当化
在课程思政的设计过程中,音乐与舞蹈学院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为契机,以课组研讨的形式充分论证、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内涵,恰当植入与其相关的思政元素,并灵活运用“一对一”的授课模式,让每位教师都承担起学生思想教育与专业培养双导师的重任,在专业授课中用案例、比较、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从专业素养、技能掌握、学科发展历史、优秀代表人物、中西方差距及作品创作背景等多角度引导学生向真、向善、向美。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思政元素是人才培养的源头活水,为传统教学注入了新能量,在授课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让教师“授业、解惑”的同时更强调了“传道”,将立德树人做深做实。在《声乐》课程的教学中,分年级、分难度、分时段系统性地选择有代表性的“红色经典”歌曲加入教学计划并精心设计,结合歌曲创作背景分析、学生表演的二次创作等一系列教学环节,带领学生们回顾历史,在把握作品、体会情感、音乐表演中进行爱国主义和初心使命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该教学团队获批2020年“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立项,课程组负责人朱艳彬教授荣获黑龙江省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称号。课程《达斡尔音乐》为全国高校首创,不仅举办了达斡尔族民歌教学汇报音乐会,还通过指导本科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研究项目,带领学生参加达斡尔族重大文化活动并演唱传播达斡尔族民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潜移默化:思政元素融入实践教学的体系化
实践教学一直是音乐与舞蹈学院人才培养的特色,经过多年积淀,通过学校交响乐团、合唱团、舞蹈团等艺术团体为学生提供了辅助教学的实践主阵地,并以此为依托,通过各种演出活动向外辐射延伸。在实践教学的各项活动中,根据不同主题,精心设计安排,实现了实践教学课程思政的体系化。一是承担黑龙江省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带领学生先后走进各类高校巡演,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为原则,为学生献上具有鲜明时代烙印的精品力作,传递中华文化精髓,培养同学们的人文精神;二是与部队、公安、社会团体签订共建协议,带领学生走进相关单位进行慰问演出和参观、交流学习,以“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为原则,学习军人优良的作风,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和责任担当;三是主动承担城市文化建设重任,以丰富人民文化生活,传递社会正能量为原则,先后排演了清唱剧《江姐》、原创音乐剧《一个真实的故事》、交响乐《江桥·1931》、交响组曲《疫·情》等剧目,为市民提供高雅艺术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四是深挖第二课堂潜力,支持学生艺术社团活动,以充分发挥学生艺术创造力为原则,尊重学生的艺术想象力,鼓励、认可学生的艺术创作结果,并为他们提供表演舞台。周末小舞台学生主创社团近五年来已在校内外持续演出200余场,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奉献精神。仅2019年一年就完成重要演出20场,包括庆祝“七一”、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迎新生”、“高雅艺术进校园”省内高校巡演、“消防宣传日”、“黑龙江省首届高校法治文化节”、“黑龙江之冬”国际艺术节系列活动“我和我的祖国”、2020民族管弦乐新年音乐会等。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通过精心设计的系列实践活动,音乐与舞蹈学院将理想信念、法治意识、社会责任、使命担当、胸怀格局、品格修养等思政元素积极、适宜地融入实践教学中,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持续性的课外思想教育,成为课堂之外思想教育的有力补充。
三、与时俱进:思政元素融入社会实践的焦点化
高校的责任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音乐与舞蹈学院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关心国家时事政治,关注社会热点,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把国家命运和个人发展紧密联接在一起。鼓励学生发挥专业所长参加有意义的支教活动,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查找个人不足,积累就业经验。近几年,音教系学生分批去哈拉海乡中心学校开展了送课下乡活动,在把乡村学生引入音乐殿堂的同时也增长了自己的才干,为学院“就业思政”打开了思路,拓宽了途径。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每一名大学生都应该具有的家国情怀。近年来,在鼓励学生主动参加活动的同时,音乐与舞蹈学院的教师们也率先垂范,充分发挥文艺工作者的职责作用,带领学生关注祖国发展,把教学之中的仁爱之心延伸到社会活动中去,聚焦扶贫、小康、发展、抗疫等主题争相进行艺术作品创作,其中钢琴组曲《卜奎印象》《中国的“中”》、抗疫歌曲《故事中国》《你没有走远》《最美的旗帜》《奇迹的颜色》等优秀作品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奖。教师们不仅自己创作、表演这些作品,还把这些优秀作品引入课堂,实现社会实践与课堂的有机融合,将深植于作品中的价值观和正能量“基因式”地融入教学中,培养学生兼济天下的大胸怀。在“奇迹中国”原创思政作品音乐会的16首作品中,通过小康路上、抗疫赞歌、百年画卷三个乐章,歌颂了扶贫攻坚、抗疫逆行、追梦奋斗中我党、我国人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闪光形象。演出中,师生共同体会仁爱之心,深情演绎家国情怀,让思政元素为社会实践活动铸魂,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总结以往的经验,音乐与舞蹈学院将继续牢牢把握住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把握住实践教学主阵地,把握住社会实践的主环节,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以思政课程改革创新为引领,深入挖掘各方面的思政元素,推动构建艺术类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
(图文/音乐与舞蹈学院 编辑/郭超 责编/赵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