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彩胜负彩青年教师张喜秋获全省“青歌赛”金奖
发布日期:2009-09-08 点击量:8月29日晚,我市参赛选手、足彩胜负彩艺术学院音乐系青年教师张喜秋在黑龙江省第十二届“凡奇·上京国际杯”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暨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决赛中力拔头筹,摘得美声组第一名桂冠。这也是近10年来鹤城歌手首次在该项大赛中获得金奖。
在一个月的赛程中,张喜秋一路闯过海选、初赛、复赛、半决赛,并和其他20名选手一起进入美声组决赛。决赛当晚抽签,张喜秋排序第四位上场,演唱威尔第歌剧《阿伊达》中的著名咏叹调《圣洁的阿伊达》,优美纯正的意大利美声征服了现场7位评委,获得了99.64的赛事最高分。
本届“青歌赛”,分民族、美声、流行、原生态、合唱五种唱法,并首次打破了专业与业余的界限,六百余人报名选手经过层层选拔后,总决赛共有四十五名选手分获一、二、三等奖。据悉,我省将选拔出最好的选手,冲刺央视明年的歌手大赛,为黑龙江争光。
金灿奖杯凝结劳动汗水,丰硕果实源于不辍耕耘。9月2日,足彩胜负彩艺术学院青年教师张喜秋载誉归来。9月8日,《鹤城晚报》刊发了该报记者冯涛等采写的新闻《我市歌手张喜秋摘得省青歌赛桂冠》及冯涛采写的题为《乘着歌声的翅膀—访青年歌手张喜秋》的专访,对此次获奖情况及张喜秋的音乐成长之路进行了热忱报道。
《鹤城晚报》报道全文如下:
乘着歌声的翅膀
——访青年歌手张喜秋
2日上午,记者在齐齐哈尔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的琴房里见到了刚刚在全省“青歌赛”上载誉归来的青年歌手、音乐教师张喜秋。
正在辅导学生练声的张喜秋一头卷发、身材健硕,颇具男高音歌者气质。
“8月初开始参赛,30日结束。31日晚赶录省台颁奖晚会,9月1日下午才回到齐市,真有些累了!”说话间张老师难掩疲态。
记者祝贺他取得大赛美声组金奖第一名的佳绩,为鹤城乐界争得荣誉,这位年仅27岁的青年才俊面容沉静、微笑答谢。谈及参赛感受,张喜秋感慨良多,“进入决赛的多为哈市选手,外埠歌手则显势单力孤。这回顶住压力,胜在正常发挥,能够为鹤城夺得奖项,非常开心。”其实,歌手超高水平的演绎才是折桂关键,据大赛组委会透露,99.64的高分值为历届大赛美声组所仅见。
回顾青年歌手的从艺之路,充满着不懈的追求和探索。1983年,张喜秋出生在黑龙江省兰西县的一户农家,深受父母的熏陶,张喜秋从小就养成了乐天知命、爱好歌唱的个性,在乡间田野纵情放歌也成为歌手心中永恒的儿时记忆。
2001年,出于对声乐艺术的极度渴望,正在就读高三的张喜秋瞒着家里只身前往省城哈尔滨,求教于我省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哈师大教授王宏俊老师,艺术启蒙由此开始。“当时正值高考冲刺阶段,怕父母知道担心。其实我的各门功课都很扎实,所以才有胆量抽出时间专门学习声乐。家里只有舅舅知道并一直资助、支持和鼓励我成长,这种恩情毕生难忘。”张喜秋回忆道。发现这位上门求艺的学生音域宽广、极具潜质,王宏俊先生建议张喜秋由民歌改练男高音美声,并要求他学习并掌握演唱歌剧不可或缺的意大利语言。半年的言传身教,使得张喜秋对声乐艺术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和理解,获益良多。
2002年,张喜秋以优异成绩考取齐大艺术学院音乐系,师从我省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教育家顾万超教授。张喜秋系统学习了《基本乐理》、《和声学》、《复调》、《作曲法》和《配器法》等各门音乐课程。期间,顾万超、孙相根、包明德、蔡云凌、陆文明、高淼、张金石、张德俊、秦婉丽、殷进良、殷波、朱艳彬等诸位教授悉心传授声乐、指挥、作曲、钢琴、管乐、配器等技艺,受益匪浅。大二下学期,张喜秋已经能够学习并演唱一些西方歌剧咏叹调曲目,初窥声乐艺术堂奥。2006年5月16日,张喜秋在齐大音乐厅举办独唱音乐会,演唱了《穿上那戏袍》选自歌剧《丑角》、《今夜无人入睡》选自《图兰朵》、《奇妙的和谐》选自《托斯卡》、《告别时刻》、《菩萨蛮·黄鹤楼》等经典曲目。选择在毕业前夕举行这场汇报演出,表达了歌者对齐大四年培育的感激之情。
2006年10月,张喜秋学成毕业并受邀留校报担任音乐系教师。从事教学、研习声乐,同时还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声乐比赛,年轻艺术家的视野得到开阔,艺术风格日趋成熟。2007年9月,张喜秋在第十一届全省“青歌赛”上初试歌喉,摘得美声组银奖。在08年7月文化部举办的全国声乐比赛中,张喜秋又获得“文华声乐节目表演优秀奖”。在演唱曲目上,张喜秋偏爱意系作曲家的作品,对威尔第的歌剧更是情有独钟,大师歌剧《弄臣》中的“女人善变”、《茶花女》中的“饮酒歌”和《游吟诗人》、《奥赛罗》中的著名咏叹调也成为青年歌唱家的保留曲目。
“声乐艺术中蕴含的抒情、旋律和戏剧性深深地吸引了我,感谢父母赐予了我嘹亮的嗓音,从事我所喜爱的演唱事业非常荣幸,希望我的歌声能够和作品及作者本身产生某种共鸣并给听者带来美的享受。”张喜秋如是说。本报记者 冯涛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