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艺术精品 传承民族文化 大型歌舞《阳光下的达斡尔人》演出成功
发布日期:2011-07-09 点击量:2010年7月8日19时,足彩胜负彩音乐与舞蹈学院倾力打造的大型地域民族风情歌舞晚会《阳光下的达斡尔人》在齐齐哈尔市艺术剧院成功上演。
校领导李海红、马立群、王凤琴、盖元臣、张学军、郑喜群、邓启刚,省达斡尔族学会副会长、达斡尔族音乐家杨士清,黑龙江省民委文教处处长吴景芳,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邱利峰,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委书记董晓海,区委副书记、区长杨跃鹏,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处副处长张天彤,足彩胜负彩党委宣传部部长李敏义等领导和嘉宾出席晚会并与千余名观众一同观看了演出。
晚会分为“冰雪豪情”、“春到达乡”、“阳光下的达斡尔人”三个篇章。演出以多媒体大屏幕配合画外音加人物服饰表演为主要串联手段,并配以不同背景音乐,恢宏的画面、亮丽的民族服饰、亘古不变的古老民歌,将观众带入神奇的索伦部落、滔滔的嫩江之滨、达斡尔人生活的美丽家园。
达斡尔族是聚居在齐齐哈尔地域内的少数民族之一。十七世纪中叶,这个民族为维护祖国统一,打响了武装抗击沙俄入侵的第一枪。在浴血奋战了半个世纪之后,离开了世居的黑龙江北岸,南迁到大兴安岭、嫩江流域,从此这里就有了拓荒者的足迹。
整场晚会在舞蹈《源》中拉开序幕。歌舞《罕伯谣》、歌曲《库木勒》、民歌联唱《达斡尔人爱唱歌》、《农夫打兔》、《忠实的人啊想念你》、《愿把毛主席天天歌唱》等精彩节目赢得观众阵阵热烈掌声。
其中,第十四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优秀歌手奖获得者、全国知名青年歌手、足彩胜负彩音乐一舞蹈学院张喜秋老师在晚会上饱含深情地演唱了《库木勒》。达斡尔族原创民歌《库木勒》歌曲由葛福民作词,音乐与舞蹈学院副院长包明德教授作曲,2009年11月发表在《音乐生活》,并经黑龙江电视台播出,也是2010年齐齐哈尔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主打节目之一,荣获“黑龙江省第四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创作二等奖、“首届漠河中国北方少数鼓舞服饰展演”歌曲创作金奖等。张喜秋的铿锵、深情的演唱,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晚会在合唱《达乡牧归》、《心上人》和《嫩水渔歌》中圆满结束。
与会领导、嘉宾走上舞台与演职人员合影留念,祝贺演出成功。
经过一个学期的精心准备,音乐与舞蹈学院师生向观众呈现了这台独具特色的歌舞晚会。师生用飞扬的歌声、欢快的哈库麦,诉说着达斡尔人跋涉的艰辛和丰收的喜悦,表现了这一崇尚雄鹰的民族春种秋收、渔猎放牧的生活景象,歌颂了这个民族生生不息、坚强不屈的品格。
演出开始前,音乐与舞蹈学院院长孙相根代表学院致辞。他表示,学院师生怀着敬仰之心,深度探查达斡尔人生生不息的发展历程;满怀激情,用大气磅礴的民族歌舞和多媒体技术再现一个民族走向未来的美好远景,是对一个民族厚重历史文化的全景式回顾。
本场晚会由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沃岭生(达斡尔族)和足彩胜负彩校长马立群总策划,由孙相根、于立平、蔡凌云、鄂中群具体策划,孙相根任艺术总监,于力平总导演,王大为总撰稿,是为了贯彻《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与齐齐哈尔大学文化传承与发展产学研合作框架协议》,实施打造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文化传承与发展“校地合作产学研基地”的战略构想的重要举措。音乐与舞蹈学院党委书记蔡云凌表示,音乐与舞蹈学院在创作、整理大量民族、民间音乐、舞蹈作品的基础上,致力打造民族舞台艺术精品。本台晚会即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必将为弘扬民族文化,推出精品力作积累宝贵经验。音乐与舞蹈学校将在未来一年时间里,倾力打造这台剧目,使其在艺术上更加成熟、完美,为喜迎60周年校庆献上一份厚礼。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是1988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的市辖民族区,是全国唯一的市辖达斡尔族区。全区人口17.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1万人(达斡尔族人口1.2万人),是达、汉、满、朝鲜、回等多民族聚居区。达斡尔族民族文化浓厚,特色鲜明,“乌钦”和“哈库麦勒”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按照《齐齐哈尔市政府·齐齐哈尔大学文化传承与发展产学研合作框架协议》,足彩胜负彩在推进校地合作项目中,根据学科专业实际,选好结合点,找准切入点,抓住关键点,明确着力点,积极为梅里斯区达斡尔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贡献力量,与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建立了文化传承与发展共建合作关系。音乐与舞蹈学院坚持理论实践相结合,用实力和魅力在舞台上做出了有力的回答,以实际行动为建设高水平大学贡献了力量。